CakePHP遵循MVC的軟體架構,語言的編寫方式是採用物件導向(Object-Oriented Programming)。所謂的“物件導向”是用“物件”來類比一個“獨立的程式”。一個“物件”有自己的“屬性(properties)”跟“行為(behaviors)”,例如一隻“小狗”會有自己的“品種”、“年齡”、“毛色”等屬性,以及“吃、喝、拉、撒”等行為。“物件”在實際的程式撰寫時,通常就是一個“獨立的程式檔案”,其內容稱為一個“類別”。一個“類別”的物件屬性,就是以類別的“變數(variables)來儲存;而“類別”的物件行為,就是以“函數(functions)”來實現。把適當的資料傳入一個“類別”的“函數”,就會引發一些行為,例如改變自己或其他類別的“屬性”,或引發自己或他類別的近一步的“行為”。物件導向的編寫方式有好處也有壞處,但基本上已經是目前廣被採用的程式設計典範,因此PHP語言在第4版之後就開始支援物件導向的語法。
其次所謂的MVC架構,簡單的說,就是把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式的複雜任務,分為(資料儲存與驗證的)模型(model),(資料存取與運算的)控制器(controller)以及(資料輸出入與運算結果顯示的)視圖(view)三個部份。用“物件導向”來實現MVC架構,就是把一個應用程式拆成三個model, controller 以及 view 三個類別,也就是(至少)三個獨立分離的程式檔案。每個類別裡都有自己的變數與函數,功能獨立並可以互相傳遞資料。
跟“物件導向”一樣,MVC架構對於小型的應用程式來說是殺雞用牛刀,比較適合大型與複雜的功能。就我個人的看法,“物件導向”配合MVC的好處,可以將整個複雜的程式,分離成比較簡單與獨立的任務。當任務一多會有點繁雜,並產生除錯上的困難。但因為每個任務都簡化了,所以相對來說,可以容易完成程式的撰寫。
“Todo” 測試
- 基本上Cake的設計,是以 http:/網站根目錄/控制器名稱/函數名稱/函數引數 的方式,來導入或呼叫相關的程式。前面的練習我把應用程式寫在MAMP的網頁根目錄下的todo檔案夾,所以應用程式根目錄應該是 localhose/todo ;
- 由於我們的todo程式是用bake all腳本用從資料庫內的items資料表產生,所以控制器名稱就是 items 。依照CakePHP的命名規則,model名稱是名詞單數,例如如item,item的控制器以及資料表通常就是model名稱的複數,例如items。(所以建立資料表的時候,名稱記得要加“s”。)因此只要在瀏覽器輸入 http://localhost/todo/items 這個網址,就可以看到用來控制items資料表的items控制器程式的首頁。(由於目前CakePHP的除錯(Debug)模式是開啟的狀態,所以底下會看到SQL程式存取資料庫的輸出結果。):
- CakePHP的bake all腳本,會一次製作出items控制器的好幾個函數,例如:add, view, edit 與 delete 等等。因此如果要新增一筆資料,只要輸入網址: http://localhost/todo/items/add ,或網頁按下方的“New Item”連結,就會進入新增資料的頁面。請試試看新增幾筆資料看看。
- 如果已經有了幾筆資料後,要編輯 id=1 的這筆資料,只要輸入網址: http://localhost/todo/items/edit/1
- 如果要查看 id=1 的這筆資料的完整內容,只要輸入網址: http://localhost/todo/items/view/1
- 如果要刪除 id=1 的這筆資料,只要輸入 http://localhost/todo/items/delete/1 ,然後todo程式會提示確認是否要刪除?
- 這樣一來CRUD的“Create(add)”、“Update(edit)”、“Delete”都有了,那“Retrieve(find?)”呢?CakePHP的bake all產生出來的程式,是把items控制器的首頁,作成“find all”顯示所有的資料,並以“List”方式輸出,甚至還有分頁的功能!所以其他add, edit, view, delete頁面的“List Items”,都會導回到 http://localhost/todo/items 這個網址。所以“Retrieve”功能也算是有了。